日前,隨著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《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 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的路徑 變得更加清晰—— 不僅明確了改哪些,改什么,怎么改, 錢從哪來等群眾關心的話題, 同時也明確了老舊小區改造的“紅線”。 點擊圖片查看 堅持人民至上 優化人居環境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咱臨沂也下文了! 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臨沂市深入推進 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 臨政辦字〔2020〕81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(管委會),市政府各部門(單位): 《臨沂市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》已經市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。 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7月6日 臨沂市深入推進 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 摘選 改造范圍 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或縣城國有土地上建成,失養失修失管嚴重、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、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、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(不含住宅拆除新建)。 改造內容 對老舊小區及相關區域的建筑、環境、配套設施等進行基礎改造、完善和提升。 基礎類改造主要是拆違拆臨、安防、環衛、消防、道路、照明、綠化、水電氣暖、光纖、建筑物修繕、管線規整等,突出解決基礎設施老化、環境臟亂差問題; 完善類改造主要是完善社區和物業用房、建筑節能改造、加裝電梯、停車場、文化、體育健身、無障礙設施等,完善配套服務設施,提升小區環境品質; 提升類改造主要是完善社區養老、托幼、醫療、家政、商業設施以及智慧社區等。 具體標準參照《臨沂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內容及指導標準》(附件2)等有關規定執行。 臨沂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內容及指導標準 改造目標 到“十四五”末,在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,確保完成2005年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85%以上,力爭全部完成,建設宜居整潔、安全綠色、設施完善、服務便民、和諧共享的“美好住區”。 改造方案如何確定? 1.征集改造需求。各縣區政府統籌安排,組織街道辦事處、社區黨組織、居委會或業主委員會等,征求居民意愿,確定改造項目、內容及改造完成后的物業管理模式,形成改造項目清單。 2.制定初步方案。各縣區政府根據項目清單,按照“一小區一策”的原則,堅持“清單+標準”“必選+可選”原則,先雪中送炭、再錦上添花,優先推進水電暖氣網等政府兜底性的基礎設施建設,滿足群眾基本需求。在此基礎上,完善和提升養老、健身、家政等服務設施,做到能改則改、應改則改。結合本地區財政承受能力,引導居民通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、小區公共收益、捐資捐物等渠道出資,制定初步改造方案及預算;供水、供電、供氣、供暖、通信、有線電視等專業經營單位同步制定初步改造方案。 3.公示改造方案。初步改造方案,在改造小區范圍內進行公示,廣泛征求居民意見,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。 改造原則和工作機制 堅持政府主導、群眾參與、各方支持、多元融資、統籌推進的原則。落實市級推動、縣區負責、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,縣區政府對老舊小區改造承擔主體責任,負責落實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和長效管理責任。 物業管理 將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納入社會治理范疇,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,以“沂蒙紅色物業”黨建聯建推動共建共治共享,綜合采取專業化物業管理或街道、社區統一管理等模式,逐步實現改造后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。對接管老舊小區的物業企業,各縣區財政制定扶持政策給予適度補貼,做到“改造一個、確保管好一個”,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。 改造方式和融資模式 按照“不增加政府隱性債務、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、培育形成相對穩定現金流、引入社會資本”要求,運用系統思維、市場手段,用足用好大片區開發等政策,在多元融資上下功夫、創新老舊小區及小區外相關區域“4+N”改造方式和融資模式。 (一)大片區統籌平衡模式。把一個或多個老舊小區與相鄰的舊城區、棚戶區、舊廠區、城中村、危舊房改造和既有建筑功能轉換等項目捆綁統籌,生成老舊片區改造項目,加大片區內D級、C級危房改造力度,做到項目內部統籌搭配,實現自我平衡。 (二)跨片區組合平衡模式。將擬改造的老舊小區與其不相鄰的城市建設或改造項目組合,以項目收益彌補老舊小區改造支出,實現資金平衡。 (三)小區內自求平衡模式。在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內新建、改擴建用于公共服務的經營性設施,以未來產生的收益平衡老舊小區改造支出。 (四)政府引導的多元化投入改造模式。對于市、縣區有能力保障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可由政府引導,通過居民出資、政府補助、各類涉及小區資金整合、專營單位和原產權單位出資等渠道,統籌政策資源,籌集改造資金。 (五)鼓勵各縣區結合實際探索多種模式。引入企業參與老舊小區改造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社區服務設施改造建設和運營。 保障措施 1.加強組織領導。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、項目審批組、融資和資金保障組、專營設施改造服務組、宣傳報道組等5個工作組,統籌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。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,齊抓共管,形成工作合力。各縣區政府成立相應工作機構,層層壓實責任,推動工作落實。 2.強化統籌謀劃。各縣區因地制宜、突出重點,優先改造涉及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項目。 3.健全推進機制。構建“市、縣區、街道、社區、居民”五級聯動工作機制,定期召開工作例會、定期信息報送、定期通報、不定期巡查督查等制度,及時研究、協調解決有關重大事項和問題。 4.加強監督檢查。邀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社會各界市民群眾,參與對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監督和檢查。建立老舊小區改造評價機制,對改造項目民意協商、方案編制、改造成效和居民滿意度,定期開展評價。發揮各類新聞媒體作用,加大對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宣傳引導,強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識,為工作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。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咱們的老舊小區定能搖身一變 讓居民們的居住環境更加美好 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心情也越來越舒暢 |